今天的課堂,我們按照原本的設定流程,從一本非常可愛的繪本《Song in the City》開始。故事的主軸是一位看不到世界美好的小女生,她拿著導盲杖,敲敲打打地行走,她非常喜歡聽城市裡各種聲音,如喇叭聲、水滴聲、行人走路的聲音….這是繪本的開頭,我們在這個環節安排了一個打擊活動,讓孩子延續繪本、延伸到課程內容。
🥁🥁🥁
今天我發現小姪女能輕鬆地完成了一件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但在我看來卻是一大進步的事:我請她閉上眼睛,聽我彈奏的音樂,感覺拍點,然後用鼓棒在小鼓上拍打,她不僅能夠非常準確地跟上拍點、雙手並用,還能敲打出好聽的聲音!(以前總是敲在地板、邊框、或自己的腿上)
🌱🌱🌱
我們常說「順應自然的成長,緩慢深刻的教學」,不僅是精神上、進度上慢慢來,也包括孩子的身體發展與理解力開發。當小肌肉、協調性沒有達到一定程度時,很多樂器的演奏是無法處理的;當理解力與專注度沒有逐步累積,也很難有這樣的行為產出。
今天我們著重在節奏,不過音高好像迷路了。初學你就是需要不斷地反覆、不斷地累積、不斷地讓孩子覺得音樂好好玩!所以也意味著老師需要不斷地有新點子,你同意嗎^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