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學費的標準是根據級數遞增,還是均一價?」
昨天有位正在籌備新教室的老師問我這個問題。
我想了一下,說:「我沒辦法回答一個標準答案,因為坊間各有不同做法,你可以市場調查一下並且用你覺得舒適合理的方式制定自己的收費標準」
#自己可以接受
#市場可以接受
#兩者都很重要
不過關於這個題目,我自己的做法是「均一價」。因為不論哪一個層級,其實都有教學的挑戰點。初學的小小孩,有許多細節要照顧、考試的小大孩,有進度和強度要平衡、大人學鋼琴,則要兼顧興趣與成就感…好像沒有哪一個階段是可以輕鬆,大家覺得呢?
倘若真的要以程度來劃分學費,或許…初學的小小孩,收費應該要多些
(希望不要引來筆戰,只是純粹抒發個人想法)會這樣認為,來自以下幾點:
1. 孩子的理解力與理解方式不同,老師需要更細心的觀察,並適時微調。
2. 初學階段許多「基礎」都在養成階段,需要不厭其煩的提醒以及變化各種教案來教需要反覆教學的內容。
3. 小小孩的學習不僅止於孩子,更多的時間需要家長一起配合,因此老師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家長溝通,一同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神隊友。
4. 教材的選擇、學習的份量與時間分配等等,都需要精準掌控,多一點少一點都將有大大的影響。
#樹頭徛予在毋驚樹尾做風颱
#與其砍掉重練不如一開始就好好練
看到這,是不是覺得初學真的沒想像中簡單。在你還沒被嚇跑前,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就是小小孩的情緒問題。孩子在成長階段會面臨許多口語沒辦法完全表達情緒的時刻。
因此老師除了專業上的教學,更多時候需要處理情緒議題,才能讓教學內容順利進行。
所以一樣的五十分鐘,我相信初學小小孩絕對是需要付出更多甚至兩三倍以上的心力來準備。
看到這裡,你覺得課程收費機制應該如何制定呢?
不論你的方法是什麼,持續地精進自我,維持授課的高品質。
時間與專業成本考量奠基在合理、合適的價格,才能與學生方成為一個正向且長久的循環:)
